句子社

法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样的(精选好句81句)

导读法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1、法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意思 (1)、 公元前221年,秦国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集权制中央帝国,秦朝的大一统集权体制和法律体制而后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

法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1、法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意思

(1)、 公元前221年,秦国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集权制中央帝国,秦朝的大一统集权体制和法律体制而后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及法制主体,这一套法律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建立,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功不可没。

(2)、孙立群教授以秦的历史为脉络,从法家概说、法家与战国社会变革、杰出的变法家商鞅、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法家与儒家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引经据典、深入浅出的给大家做了生动详实的讲授。他指出,法家思想是我国古代众多思想里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支,源于春秋,形成于战国,秦大行其道,汉以后,儒法结合,德刑并用,因其强调“法治”,故自西汉以后被称为“法家”。历经2700余年,法家的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后世之人,并和我国古代思想的其他流派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交融。他表示,法家集法、势、术思想之大成,此三者“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法家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形成了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他指出,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但是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弊端,任何学派都有优秀的一面和局限的一面,现代人学习历史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家之长,以史鉴今,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3)、礼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标准,规范人们要有修养,对周边的人或物要彬彬有礼,要有礼貌,识体统,讲礼仪。

(4)、荀子在《非十二子》中论子思、孟轲之学,谓:“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

(5)、到了民国,共和了,民主了。虽然驱逐了鞑虏,赶走了异族统治者。但是,汉人的文化亡了。亡于洋人,亡于新文化运动。这个时候,出现了辜鸿铭。如果说王夫之是华夏道统的绝唱的话,那么辜鸿铭则是华夏道统的挽歌。

(6)、对于中庸精神与书法的影响,“中庸精神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国文化就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的礼乐文化。”此外,中庸思想对中国古典艺术精神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中庸思想具体物化为对“中和之美”的追求,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宋元明清,一直发挥着或隐或显的作用。

(7)、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王明阳、张载等人。

(8)、法家思想在现代环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如下:

(9)、在阿里巴巴的价值观建设中,思想教育活动和“政委制度”是重要创新,其效果也十分突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马云深受毛泽东思想影响,毛泽东高度重视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在关键时刻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在d内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在军队中则通过政委制度的实施,使军队成为听d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子弟兵。

(10)、儒家认为人一经一经生下来,就已经是后天的人,要清楚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要有一种参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要积极面对现实,遵循既定的社会规则,在现实社会中发挥和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世”。

(11)、左飚,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外国语学院前院长,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前会长;曾应邀任美国夏威夷大学同声传译集训导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英国兰卡斯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长期从事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及MBA/EMBA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比较、翻译与现代管理。曾在澳洲昆士兰国会大厦举办的海外华人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交流论坛等做有关文化交流的主旨报告,曾为在新加坡举办的第七期中国市长班授课。近几年应邀在国内外一百多所高校以及大型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高峰学术论坛讲学,并为“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的访华学者、企业高管和高校师生等推介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讲好中国故事。获得市级和国家级奖励及荣誉称号主要有:上海市高教精英、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等,199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称号,2013年获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终身成就奖”。

(12)、“文化没必要一味与国际接轨”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我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他特别强调与传统接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现在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13)、第个人领导力。具有能够胜任多重压力并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潜质。要具有很强的成就动机,追求完美、注重细节,具有很强的探究动机,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想去了解他人和当前事物的渴望,敢于、勇于说出、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14)、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15)、(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16)、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17)、法律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第二个作用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18)、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

(19)、比如,法家的势本来强调的是君主的权势、权威,偏重于政治地位带来的力量。而在阿里巴巴,包括马云在内阿里巴巴领导者的势,更多的是因为对价值观的坚持、战略能力的展示、业绩的提升而逐渐形成的。

(20)、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法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样的

(1)、法家被认为是从儒家学派里分离出来的一个学派,同时又吸收道家,以及其它学派的思想。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韩非、李斯等人进行了大力发展,逐渐变成了一个成熟学派。

(2)、随着汉朝的灭亡。汉儒这块碎镜子拼图,也终于再次破碎。中国的文化潮流,再一次出现了溯源运动。那就是魏晋玄学。再次回到了道统的源头上,不过这次文化浪潮的发起人,水平不怎么样。所以这次所兴起的学问,也流弊很多。汉儒起码还想着把道统拼接起来。王弼这些人,直接把一堆的碎镜子,一挥袖子给扔到了垃圾桶里。什么都没了,就剩下了一个无。

(3)、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

(4)、阿里巴巴通过对价值观的考核,将所有员工分成了不同类型。有业绩没价值观的是“野狗”;没有业绩但价值观好的是“小白兔”;有业绩也有价值观的是“猎犬”;最后一种是无论价值观和业绩都很低的人,这种人是肯定要开除的。对“野狗”,给出一定时间让他在价值观上提升,如果无效,则无论业绩多好都要开除。

(5)、另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面目。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这是由先秦儒家初创时自身的理论缺陷导致的。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例如,孔子的“仁学”,目的在于通过“正名”恢复“周礼”所代表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所以孔子的思想不会为新兴地主势力所青睐。

(6)、随着汉朝的灭亡。汉儒这块碎镜子拼图也终于再次破碎。中国的文化潮流再一次出现了溯源运动,那就是魏晋玄学。再次回到了道统的源头上,不过这次文化浪潮的发起人水平不怎么样。所以这次所兴起的学问也流弊很多。汉儒起码还想着把道统拼接起来。王弼这些人直接把一堆的碎镜子,一挥袖子给扔到了垃圾桶里。什么都没了,就剩下了一个无。

(7)、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

(8)、子思,姓孔,名伋,孔子之孙。相传曾授业于曾子。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发挥子思的思想,形成思孟学派。

(9)、   要保证法治公正,就必须要防止执政者、掌权者对权力的滥用。如果执政者、掌权者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手上的权力,这个社会当然就毫无公正可言。现在人们常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其实早在韩非子的思想中就已经有类似以法制制约权力的主张。

(10)、战国末年,韩非子则对商鞅之法、申不害之术、慎到之势进行了吸收和扬弃,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法家学说体系。

(11)、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12)、法家主张荀子的性恶论。在法家看来,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人人固有的本性。

(13)、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14)、按语:为方便大家学习,本号将陆续推出“白云先生文摘”系列短文,旨在启发思考和正本清源,把当前思想文化等领域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说清楚。

(15)、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16)、乐正子:名克,孟子的学生,当时正在鲁国做官。《孟子·梁惠王下》:“乐正子入见。”《孟子·告子下》:“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孔子,孟子,荀子,为先秦儒家的三座高山,也是中国历史上儒学的三座高山。后世的儒士,不论是汉儒,唐儒,宋儒,明清儒,都难以忘其项背。根本没法比。

(17)、一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子产为法家思想先驱。前期和中期法家有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

(18)、孔门弟子中有三漆雕,即漆雕开、漆雕哆、漆雕徒父,因此,究竟为何人,也往往所说不一。通常认为是漆雕开。

(19)、ThefirstpartofthelectureexpoundsonthenatureandtheoreticalbasisofLegalism,analysestherationalcompositionoftheso-calledthree“weapons”,law,authorityandtacticsandtwomeasures,rewardandpunishment,andtheconceptofruleoflawembodiedinthem.ThesecondpartmainlyintroducessuchTaoistnotionsasTao,whichfollowsitsowncourse,governingby‘inaction’,adoringwaterandvaluingthesoft,andcomparesthemwiththemodernmanagementconceptsexpressedinthelaissez-fairemanagement.   

(20)、孙氏:恐脱一“公”字,应为公孙尼子。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公孙尼子》二十八篇。

3、法家思想的精华与糟粕

(1)、如何看待法家思想?我觉得它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东周列国礼崩乐坏时代),出现的一种适用于当时社会发展的这么一种思想。虽然这套体系里面有很多暗黑的统治术,一段时期内毒害了中华文化健康的肌体。但是法家思想最终还是融入了,汇集儒,墨,道,法等百家学说,发展出来的两汉经学体系,为后世所沿用。

(2)、所以,适合天真淳朴之人的老子的学说退出了舞台,紧接着就是孔子的学说,以仁来粘合已经人心不古的社会,呼吁人们要做君子。仁的秩序崩溃,孟子开始出现,呼吁已经失仁的人们要讲义,要做大丈夫。社会失义,孟子也退出了舞台。荀子出面,认为要以礼法并重,改造这些不仁不义的坏人,所以他认为人性本恶,必须要化性起伪才行。

(3)、为进一步引导干部职工品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涵,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法治思维,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营造公司依法治企的良好氛围,10月14日,公司在接待中心学术报告厅举办了陕铀讲堂(第二讲)。本次讲堂邀请到《百家讲坛》名师、南开大学教授孙立群讲授《法家的智慧》,公司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等近200人参加了本次讲堂。

(4)、法家认为,法一旦颁布生效,就必须“官不私亲,法不遗爱”,君臣要“任法去私”。

(5)、儒家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在制定儒家思想时,可以说,孔子是以家庭日常行为准则为基础,从而把道德规范和行为处事方式延伸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儒家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九个字,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6)、对于人性本恶的想法韩非与老师荀子的观点一致,但他认为仅仅依靠道德约束是不够的,需要一种更为严厉有效的制约工具,就是法律,韩非从性恶出发,研究法术刑名法术之学,他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将法家思想在后来推向了顶峰。

(7)、诚信观是指人和人之间要真心实意,开诚布公,表现为诚实忠厚,不欺诈别人,也不随便怀疑别人。这个诚信跟儒家学说里“信”的涵义涵义基本一致。是教人做人的基本道理。

(8)、以我的认识,这句话应该这么理解,人在地球上吃穿住用行,做着大量活动,势必会影响到地球正常的生息规律和生态环境。既然地已经被影响了,那么这种影响就会由地传染到天。天被影响了,道肯定避免不了被影响。道被影响了,当然就影响了自然。因此说,世上一切的一切最后都是道生成的,任何事都能引起连锁反应,做什么事之前,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按个人意志和欲望强行改变它。

(9)、法家讲究的是功利。有了功利之心,必然是有想做之事。要做成某事就必然要调动资源。所以,法家讲究的是摆布资源。他们善于抓住人际之间的矛盾去促成某事,善于利用规律之间的漏洞去做成某事,有的时候为了目的甚至愿意创造条件去推进。法家之目的在于做事,所以本质上和儒家、道家、释家也没有冲突。

(10)、“中庸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重要性必将日益显现出来,目前这一点已经有所表现。”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所以,我们要强调与传统接轨,兼容其他文化的优秀精神,而没有必要一味盲目强调与国际接轨。”

(11)、悌指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某人有困难了,要伸出援手积极帮助。

(12)、子思,姓孔,名伋,孔子之孙。相传曾授业于曾子。孟子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发挥子思的思想,形成思孟学派。

(13)、同时,培训工作紧紧跟上,将运动式管理的效果进一步巩固。通过两年多的努力,阿里巴巴B2B业务2002年底实现盈利,2003年阿里巴巴开发了淘宝及支付宝业务,并且迅速成长。

(14)、Legalism/TaoismandModernManagement 

(15)、接着,是儒学的流。孔子之后。儒学分成了很多支。韩非子,在《韩非子·显学》篇所提出的分法,认为儒分为八。这八家里,又有大儒,有雅儒,有俗儒,有贱儒。下面是具体的儒家各支。

(16)、孝指孝顺,敬孝,对长辈一定要孝顺,尊老爱幼。但也不能一味的愚孝,长辈若有错,要明确指出来,好言相劝,以理说服长辈,而不是恶言相加。

(17)、⊙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18)、权谋天然地不受一切仁义道德、公平正义的约束;它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唯壹的原则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权谋的合理性取决于权谋的结果,即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也。

(19)、   韩非子法治公正观念要求君主和官员划清公与私之间的界限,杜绝私情、私人关系干预公共事务。韩非子一再强调“法”是“公法”,是跟“私”相对立的,反复指出,要“去私曲,就公法……去私行,行公法……奉公法,废私术”(《有度》)。他在《诡使》一篇中指出:“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矣。私者所以乱法也。……所以治者法也,所以乱者私也;法立,则莫得为私矣。

(20)、义利观表现在,法家认为人的道德观念和信仰不会一成不变,它们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用现在的思维来理解,就是穷则思变,为富不仁等。因此说,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很有必要。

4、法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信 诚

(1)、信指诚信,讲信用,是对人们基本的道德要求。

(2)、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551BC–479BC)已死百余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3)、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

(4)、在汉武帝之前,秦朝、汉朝都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秦始皇(260BC-September10,210BC)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5)、很多人一谈儒家思想就觉得那是奴役人的,洗脑的,这是因为晚期的儒家根本就没有大儒,甚至连雅儒都没了。只剩下了俗儒和贱儒。

(6)、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就是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着相。

(7)、“政委制度”是阿里巴巴价值观落地的重要抓手。 军队中政委与军事首长是分工协作、相辅相成的关系,阿里巴巴的“政委制度”与此十分相似。阿里巴巴在集团内设置“组织部”,在各子公司把人力资源部门改造成地方级的“政委体系”。

(8)、法家思想随着秦朝的土崩瓦解,也就失去了它的市场。但是法家思想整合起来的这一套高效,快捷,简单,易学的社会实践方法,为历代统治者所沿用。汉朝后来以儒学为中心,结合百家之所长,发展出来了一套经学体系。成为中国官学的核心,也被称为新王道。法家思想也像这么一涓长长的细流,最终融入了经学的汪洋大海!

(9)、第人力资源专业能力。能够把人力资源工作进行专业化整合与表达,实现显性化业务交融。能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业务和所处的环境和业务需求结合起来。能够把握人员流程和信息等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并能将其转化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知识,并使其不断显性化。

(10)、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姓颜,名回,字子渊,春秋末鲁国人,少孔子三十岁。

(11)、“政委体系”从组织结构上分三层,最基层的称为“小政委”,分布在具体的城市区域,与区域经理搭档;往上一层与高级区域经理搭档;再往上就是阿里巴巴的人力资源总监。

(12)、仲良氏:名怀,鲁国人。据《小戴礼记·檀弓上》、《诗·庸风·定之方中》毛传引仲梁子语,则仲梁子乃兼有曾子、子夏二家之学派。

(13)、另外,富国强兵,也是法家主张的主要思想,商鞅变法便是对这种思想最好的实践。

(14)、道家看清了事物规律的变化,对道极为崇拜,因此,看得非常长远,落脚点站在历史高度,不局限于一个时间段内的价值和是非的判断。

(15)、明清儒,只是宋儒的注脚。没什么好谈的。这里面的几波人,有两个大儒,一个是王阳明,一个是王夫之。而且,王夫之强烈反对王阳明。认为王学使人任性而废学,对导致明朝亡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6)、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

(17)、提示:请进入会议后自觉关闭麦克风,保持会场秩序,谢谢。

(18)、兵家其实最简单,讲究实力。所以兵家著作要么讲如何利用强大实力震慑敌人,要么讲如何摆布在实力强大者之间游走。兵家书籍也不多,无非《吴子》、《孙子》、《孙膑》、《六韬三略》,后来还出了《武穆遗书》。武圣也就3个,最早是姜太公,之后是关云长,后来因为岳飞的忠肝义胆也算上了。所以才有“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之说。

(19)、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

(20)、 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分别提倡重法、重势、重术,各有特点。到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时,韩非提出了将三者紧密结合的思想。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主要是察觉、防止犯上作乱,维护君主地位。

5、法家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1)、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